北电毕业生小文忆毕业散伙饭,求职辛酸,朱强也有同样经历?
北电毕业生小文忆毕业散伙饭,求职辛酸,朱强也有同样经历?
曾出演过《笔仙惊魂》的小文(化名)是北京电影学院2009届的毕业生,回想起吃毕业散伙饭的那天,“同学们都闷闷的,没戏拍,没钱,甚至户口都要打回原籍
新开始就遭遇挫折,当明星的希望破灭,他们感到十分困惑,接下来让我们了解这些毕业生的实际经历。
毕业即迷茫
毕业季,本该是满怀憧憬开启人生新篇章的时节,可这群学习表演专业的毕业生却在都市中感到茫然失措。入学时立下的宏伟目标,在现实考验下显得不堪一击,大家凑在一起,只能借酒消愁,似乎想把所有的不甘都饮入腹中。小文和同学们一样,以为美好未来近在咫尺,可离校后便要面对投递简历、寻找工作的困境。
找戏的门道
有些学生为了能获得表演机会,会找“经纪人”帮忙,与副导演建立联系,并承诺事成之后支付片酬的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作为酬谢。他们投递了大量的简历,但大多数人只能从“跟组演员”或“特邀演员”开始,也就是担任替身或背景角色。他们广泛散发简历,四处寻求人脉帮助,却也只能争取到一两部戏的试镜机会,而这样的机会距离他们的演员理想还非常遥远。
跟组的无奈
朱强初次加入剧组,是经由朋友说动去的。开机之后,他所能扮演的只有生还的士兵和牺牲的士兵。当没有戏份时,他打算去监视器后面观摩前辈们的演出,以便增长见识,可根本够不着地方。摄制组管理严格,不允许随意走动,他只能干看着,学习的心思也落空了。
陪酒的痛苦
陪同导演宴饮也是那些艺人必须经历的考验。朱强曾有一次陪台湾导演宴饮,路上堵车导致迟到,导演们便让他直接饮烈酒。他呕吐了好几次,最后被人搀扶着返回学校。宴饮结束后还要去唱歌,他在台阶上几乎挪不动步子。这种陪同宴饮的经历让他感到身心俱疲,然而为了或许能有的机会,只能咬牙承受。
潜规则的无奈
谈论到非明文规定的社会规则,朱强认为这些现象很普遍。他感觉男性投入精力,女性或许需要提供其他补偿。但也有人不认同这种潜规则,每个人会做出自己的决定。在这种情形下,不少学生选择继续努力,也有学生直接变换职业方向。他们班级里就有人选择了成为警察。
坚持与转行
那个在第三次考试失败后不愿离开的小女孩,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她一直盯着榜单,准考证也被她揉成了碎片,小文安慰她考试不成功也没关系,其实也是在安慰自己,小文现在除了做演员,还试着写剧本,为自己准备另一条出路,他独立创作并主演的作品,在暑假期间就要上映了,这可以算是一种期待,而朱强目前生活比较懒散,每天睡到天亮,偶尔玩玩游戏
众人认为,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碰上诸多阻碍时,是应当继续努力还是立刻变换职业呢?欢迎大家发表看法,并且请对这篇文章进行点赞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