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北影人

北京电影学院建院75周年:校友大会举行,校友卡正式发布

北京电影学院建院75周年:校友大会举行,校友卡正式发布

新京报讯(记者刘洋)“欢迎各位校友拿着校友卡随时回家!”今年是北京电影学院建院75周年,10月18日,北京电影学院海淀校区

社会捐赠被高校接受,这本是平常之事,然而,当北京电影学院这个艺术殿堂,向校友以及企业打开捐赠的大门时,其背后所折射出的,是中国影视教育发展的新路径。

校友捐赠的文化传承

站在捐赠仪式现场的是满头白发的许还山,他把珍藏多年的表演手稿递给年轻学生,这位学生是1956年入学的首届表演系学生。他用颤抖的手翻开泛黄的笔记,笔记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表演心得。在横店拍戏间隙时,他总喜欢给青年演员讲解这些珍贵经验。

林洪桐是离退休教授,他将毕生所著专业书籍30本捐赠给学校图书馆,这些著作涵盖多个领域,像表演理论、导演艺术等,其中不少已绝版,在捐赠仪式上,老教授表示这些资料记录了中国电影教育75年发展历程,还希望后辈能站在前人肩膀上继续攀登 。

校企合作的现实意义

捐赠企业代表接过校领导递来的证书,此时会场掌声热烈,这些资金主要用于教学设备更新,以及学生创作扶持,近年来学校拍摄器材换代速度显著加快,4K摄影机、虚拟制片等技术设备相继进入教学课堂。

校与企的合作,并非仅仅局限于资金这一层面,而是进一步延伸至实践教学方面。有多家影视公司,会于怀柔校区构建实训基地,以使学生在在校期间,便可接触到行业最新的制作流程。这样的合作模式,既把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给解决了,又为企业储备了专业人才。

人才培养的丰硕成果

周志军书记于发言里进行透露,在国产片中,中国电影票房排名前百名的影片当中,有85部影片是由北京电影学院的师生担任主创,该数据对学校“中国影视人才摇篮”的称号并非为虚言进行了印证,当下学校26个本科专业之中,已经有18个成为国家级或者北京市一流专业。

北京电影学院校友_北京电影学院75周年_北京电影学院校友大会

学校的导演专业,在2025年软科专业排名里,获得A 评级,其培养的学生近年来在国际电影节上屡获殊荣,不少毕业作品直接获得投资走向市场,学校的摄影专业,在2025年软科专业排名里,获得A 评级,其培养的学生近年来在国际电影节上屡获殊荣,不少毕业作品直接获得投资走向市场,学校的其他8个专业,在2025年软科专业排名里,获得A 评级,其培养的学生近年来在国际电影节上屡获殊荣,不少毕业作品直接获得投资走向市场。

联盟平台的协同效应

八所高校,在去年。金鸡百花电影节期间,联合成立影视教育联盟。此跨地域的合作平台,正在发挥积极作用。联盟所设立的“金鸡创投·学子”计划,让在校学生的作品有机会直通金鸡奖舞台。

今年,从40部参赛作品当中脱颖而出的团队,会在11月前往厦门,去参加金鸡奖相关活动,这种机制,打破了院校壁垒,使得不同学校的学生,可以在同一个平台,进行交流切磋 。

校园活动的多元呈现

海淀校区当中,“中国电影职业装备”特展吸引了众多的目光,从早期的机械摄像机一直到最新的虚拟拍摄设备,展览勾勒出了电影工业的技术演进,旁边的雕塑展展示了艺术与电影的跨界融合,其中不少作品是出自当代名家之手。

北京电影学院校友大会_北京电影学院校友_北京电影学院75周年

怀柔校区的新生们身处专业教室之中,体验着最为先进的教学设备,那些投入使用的数字剪辑室、混录棚,其中部分正是源于校友以及企业的捐赠支持。校园开放日使得各界能够直观感受到电影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

未来发展的远景规划

当谈到周志军书记对2035年建成世界一流电影学院目标进行展望之际,着重突出了中国特色,这表明于借鉴诸如好莱坞等国际经验之时,还要更加留意中国叙事体系的构建,学校当下正着手调整课程设置,增添与中国传统美学相关的具体内容。

于全球化背景当中,学校有着加强国际交流的计划,有着推动中国电影迈向世界的打算,未来会设立更多海外实践基地,会让学生于跨文化环境里积累创作经验,而这些规划均需持续的资金以及资源予以支持。

各位读者,您认为,艺术院校接纳社会捐赠,这会不会对其学术独立性产生影响呢?欢迎于评论区去分享您的看法见解,要是觉得此篇文章具备价值意义,请点赞予以支持并转发给更多的朋友。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