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人才摇篮及院校相关介绍
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人才摇篮及院校相关介绍
北京学校大全为您提供北京电影学院简介、邮编、地址、网站、地图、电话等信息,同时聚合了关于北京电影学院相关点评、评价等内容。
北京电影学院历经诸多曲折与关键节点,其成长轨迹从初创阶段逐渐演变,最终成为一所涉猎广泛、集影视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学府,其辐射力极为深远。下面,我将逐一对其发展历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详尽的阐述。
学院筹建获批
1955年7月,这个日子值得被深深记住,因为北京电影学院的筹备小组向相关机构提交了《关于建立北京电影学院工作的请示报告》。这份报告很快便被文化部门转交给了政务院。这一动作标志着学院的建设工作正式进入了议事日程,为学院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后,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学院逐步启动了建设进程,向着成为培养专业电影人才的摇篮这一目标,稳步且持续地前进。
附属厂与专业系成立
1958年8月,文化部正式核准了北京电影学院实验电影制片厂的设立。此举为学院的师生及员工搭建了一个实践舞台,并且推动了学术与商业的并行发展。至1960年,文化部持续深化改革,将新组建的北京电影工程学院的三个专业班级的全部新生及教师整体转至电影学院。此举成立了电影工程系,显著拓宽了学院的专业范围。
文学系与美术系发展
1961年,学院新成立了电影文学系,这个系接收了文化部文化学院推荐的15名二年级生。这些新生开始接触电影编剧和艺术理论的相关课程。到了九月初,他们正式开始了课程的学习。电影文学系的建立,为电影创作和理论研究领域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1963年,上海电影专科学校被撤销,随后美术系的学生们大量转入北京电影学院的电影美术系,这一变化使得该系的教学实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学院经历变革
1973年,局势出现了转变。江青等人对文化部管辖下的北京各艺术院校实施了合并,并成立了中央五七艺术大学。在此过程中,北京电影学院也更名为中央五七艺术大学电影学校。随后,该学院与我国的电影艺术研究机构携手,共同推出了硕士研究生教育计划,目的是为了培育在电影历史与理论领域具备专业素养的学者。
国际合作与发展
规划与奖项设立
1991年5月,学院正式发布了《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发展规划纲要》,旨在打造一所全面覆盖影视领域的综合性高等学府。在此规划中,学院特别指出,需构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电影教育体系。进入1992年,学院作出关键决策,设立了“金烛奖”和“北京电影学院奖”,以表彰那些在各自岗位上表现出色的教师与工作人员。该学院的教师队伍主要由各个专业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构成,他们的加入极大地推动了学院的教学与科研进步。截至2007年年末,我国共制作了7326部电影,其中63.65%的主创人员是该校的教师、学生或校友。参与制作的教师和毕业生共获得了超过百个奖项,这一成绩充分展示了学院在影视领域的卓越成就。学院在八十年代正式加入了“国际电影电视院校联合会”,成为该组织的一员。其下属的青年电影制片厂,不仅负责电影制作,还为学生搭建了实践教学的平台。作为我国故事片生产的关键基地,它在业界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你觉得北京电影学院今后在哪几个领域有可能表现出色?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你的看法,同时别忘了给这篇文章点个赞,并帮助它传播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