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纳影业于冬涉非经营性资金占用风波,其创业征程堪称民营电影崛起史
博纳影业于冬涉非经营性资金占用风波,其创业征程堪称民营电影崛起史
来源:雷达Finance 作者:孟帅 编辑:深海合规是生命线。因涉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站在博纳影业身后的电影大佬于冬卷入风波之中。5月8日,博纳影业发布公告称
谁曾想到,一度辉煌的博纳影业,如今市值萎靡不振,业绩不断走低,而其负责人于冬亦正陷入资金挪用的争议漩涡。
行业传奇起步
创业之初,博纳影业遭遇了资金不足的难题,因此决定以低成本的影片项目作为开端。在港陆电影发行市场,博纳曾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其影响力几乎无人能及。正因这一系列的成功,于冬在业界赢得了极高的声誉。在那个年代,众多杰出的香港影片得益于博纳的推广,在内陆上映后广受欢迎,这使得公司赢得了最初的良好声誉和资源积累。
在行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于冬并未停下脚步。他带领博纳公司涉足电影制作和影院建设领域,持续完善产业布局。2010年12月,博纳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被誉为“中国影视传媒的领军企业”,这一成就让众多影视公司望尘莫及,于冬也因此迎来了事业上的辉煌时刻。
美股困境与回归
尽管上市之初备受关注,但博纳在美国股市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其市值长时间徘徊在较低水平。2016年4月,博纳完成了私有化过程,从美股市场退市,并踏上了回归A股市场的征途。遗憾的是,这条回归之路充满了挑战,历经诸多困难才最终达成目标。美股市场的挫败源于多方面原因,诸如文化上的分歧、市场状况的不同等,而博纳回归A股市场则赋予其新的期待。
博纳公司回归A股市场,意图重现昔日的荣耀。然而,市场间的竞争愈发激烈,众多新兴的影视公司开始崭露头角。再加上,像光线传媒这样的强劲对手,给博纳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市值落差悬殊
截至5月9日,博纳的市值只有60.62亿元。而与此同时,光线传媒在春节期间因《哪吒之魔童闹海》的上映,市值一跃升至545.94亿元,这个数字几乎达到了博纳的九倍;尽管华谊兄弟近年境况不佳,但其市值仍保持在67.42亿元,甚至超过了博纳。如此巨大的市值差距,让博纳在资本市场中显得格外孤立。
公司市值的不同反映了它们在经营状况和市场认可度上的差异。博纳公司需认真检视自身的发展路径,积极寻求新的增长点,从而提升其市值。
业绩连年下滑
自2022年回归A股市场以来,博纳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从2022年到2024年,公司母公司净利润分别出现了0.76亿元、5.53亿元、8.67亿元的亏损,亏损数额逐年攀升。公司对此解释称,业绩的下滑主要是由于全国电影总票房的减少,影院业务的收入和利润也随之下降,再加上高昂的成本,使得利润进一步减少。
博纳的业绩不断下滑,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目前,公司面临的最紧要问题便是如何提高业绩,达成盈利目标。
资金占用风波
雷达财经查阅了相关财务报告,发现于冬不仅是博纳的控股股东,更是其实际控制者。但遗憾的是,他未经允许擅自动用了上市公司的资金,这种行为显然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这一行为不仅对博纳的信誉和形象造成了损害,同时也触犯了资本市场的各项规章制度。
资金运用方面的问题暴露了公司管理层存在的缺陷。投资者们可能因对资金安全的担忧而削减投资额度,这无疑给博纳的发展增添了更多的挑战。
未来困境待解
于冬曾明确指出,《蛟龙行动》在2024年的国产电影中投资之高,堪称翘楚,其资金投入甚至可与好莱坞相媲美。然而,尽管这部投资庞大的主旋律影片,想要在票房上创造奇迹并非易事,其电影业务的盈利空间已经受到了一定的制约。与此同时,博纳的传统业务正面临挑战,而新业务的拓展也并不顺畅。
于冬,作为民营电影发行领域的开拓者,曾与博纳公司并肩共创了灿烂的业绩。如今,他能否助公司突破资本和业绩的双重压力?关于这个问题,你又有何高见?别忘了点赞并分享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