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北影人

近日音乐与影视学院艺术悦览讲堂第9、10讲举行,李胜利吴冠平开讲影视美学

近日音乐与影视学院艺术悦览讲堂第9、10讲举行,李胜利吴冠平开讲影视美学

音乐与影视学院消息(通讯员 吴珊)近日,音乐与影视学院艺术悦览讲堂第9讲、第10讲在会议中心中报告厅举行。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胜利

最近,音乐影视学院在会议中心的报告厅成功举办了第九讲和第十讲。这两场讲座吸引了众多师生踊跃参加。讲座内容十分丰富,下面我将逐一为大家详细道来。

讲座开场

杨爱君院长主持了讲座,戏剧与影视文学专业的师生代表160多人出席。大家对讲座充满期待,期望从中学到专业知识,提升创作和学术能力。讲座前,杨院长简述了讲座内容,并鼓励同学们认真学习。

李胜利:戏剧性统领下的美学探讨

李胜利老师的讲座聚焦于“戏剧性在影视作品中的美学呈现:生活与戏剧”这一主题。他一开始讨论了人生与戏剧之间的联系,提出生活可分为日常和特殊两种状态,而戏剧则包括现实和浪漫两个类别。随后,他进一步解释说,当人生与戏剧的交汇点被去除后,影视剧中便凸显出生活美学和戏剧美学这两种典型的领域。李胜利指出,电影更侧重于表现戏剧化的美学特色,而电视剧则更偏爱展现生活的美学风格。

影视剧作美学分析

李胜利老师谈到了《偷自行车的人》、《小城之春》、《阿凡达》和韩剧《请回答1988》,对这些作品进行了细致分析,探讨了其中包含的生活美和戏剧美。以《偷自行车的人》为例,它展现了生活的艰辛与抗争,揭示了生活美的深层意义;而《阿凡达》则创造了一个虚构的世界,情节曲折,彰显了戏剧美的独特魅力。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师生们对这两种美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剧本创作差异

在剧本创作过程中,李胜利对比了戏剧与生活的美学差异。戏剧美学将角色置于非常规环境,面临非凡挑战,情节紧凑,主线突出。而生活美学则让角色回归日常生活,情节发展较慢,更注重群体形象的刻画。他强调,尽管灵感来自生活,但创作不应仅限于生活,并提醒大家创作时要有超越自然主义的意识。

吴冠平:数字影像的剖析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_中国电影教授_北影的教授

吴冠平老师主讲了一场关于“数字影像观看与美学”的讲座,内容生动。他先是选取了《孤注一掷》、《消失的她》等热门电影作为案例,从我国电影产业的角度,对暑期档的形势进行了剖析。接着,他详细讨论了数字影像时代的变化、叙事技巧和美学观念等议题。

数字影像机制变革

吴冠平对胶片影像的三个核心原理进行了详尽剖析。他通过《谁害死了兔子罗杰》和《阿甘正传》等电影作品,阐述了在数字化时代,数字影像是如何影响胶片影像的观看体验和美学特征的。数字影像引入了三种新的叙事手段:合成叙事与电影影像的结合、生成叙事与游戏影像的融合,以及合成与生成叙事在虚拟制作中的运用。他最终向同学们推荐了若干本关于数字影像未来发展的书籍,旨在帮助大家加强学术基础。

院长总结与期望

讲座即将结束,杨爱君院长发表了总结。她提到,大学是追求知识和梦想的圣地,那两位学者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都颇有建树。她希望同学们能将讲座中的知识灵活运用,在学术研究和创作中发挥,以此增强自身能力。

这次讲座在影视制作与学习上大家觉得收获大不大?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若文章对你有帮助,不吝点赞,也可以转发给身边有需要的朋友。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_中国电影教授_北影的教授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