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北影人

沉痛悼念!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名誉副会长、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黄式宪3月4日逝世,享年90岁

沉痛悼念!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名誉副会长、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黄式宪3月4日逝世,享年90岁

黄式宪先生,我国高校影视学会的荣誉副会长,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的教授,不幸于3月4日离世,享年九十岁。电影界失去了一位大师。我们一同缅怀这位杰出的电影艺术家和教育家的一生。1934年12月,黄式宪在上海诞生。此后,他加入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踏上了教学岗位。在这些国际舞台上,他积极推广中国电影学术观点。他被誉为“中国电影文化批评的领头羊”,这个称号他当之无愧。黄式宪教授的去世让电影界深感痛惜。

黄式宪先生,我国高校影视学会的荣誉副会长,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的教授,不幸于3月4日离世,享年九十岁。电影界失去了一位大师。我们一同缅怀这位杰出的电影艺术家和教育家的一生。

生平履历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_电影学院表演系教授_电影学院教师

1934年12月,黄式宪在上海诞生。1961年,他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此后,他加入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踏上了教学岗位。在学院,他历任电影剧作教研室的负责人、《学报》的副主编以及编辑部的管理者,同时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1998年1月,他决定退休,结束了长达多年的教学生涯。

学术贡献

多年来,他在电影理论和评论领域不懈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例如,他曾担任《电影剧作概要》的副主编以及《电影电视迈向21世纪》的主编,这些经历充分展示了他深厚的学术功底。他的著作不仅充实了我国影视学科的理论体系,推动了学科的发展,还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教育成果

北京电影学院有他多年的教学生涯,培养了大量在电影界表现卓越的人才。像田壮壮、贾樟柯这样的知名导演,都是他的学生。他坚信电影不仅要具有艺术性,还应该承担文化使命,尤其重视“电影是民族精神之反映”这一观点。他的教育理念激励了众多学子,促使他们在电影创作上追求艺术与文化的完美结合。

国际交流

他常活跃于金鸡奖和上海国际电影节的评审工作,同时也有机会参与戛纳和柏林电影节的论坛。在这些国际舞台上,他积极推广中国电影学术观点。他的论文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成为海外研究中国电影的关键资料,对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电影的认识和了解起到了积极作用。

学术主张

他主张电影应回归艺术本质,捍卫民族文化基础。在商业化潮流面前,他严厉指责了过度追求娱乐和技术的滥用,强调作品需富含深厚情感和人文精神。他常参加影视研讨会,激励年轻学子深入思考,以拓宽创作领域。他的观点对众多电影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身后之事

家属希望从简,所以处理丧事的方式十分朴素,没有举行告别仪式。尽管黄式宪教授已离世,但他对电影理论和教育的贡献以及带来的影响,却深刻地刻在了大家的心中。他被誉为“中国电影文化批评的领头羊”,这个称号他当之无愧。

黄式宪教授的去世让电影界深感痛惜。他在哪些电影或理论领域展现出了非凡的影响力?大家可以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观点。此外,别忘了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让更多的人缅怀这位电影界的杰出人才。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