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界北影人

韩炳哲沉思的生活,或无所事事:数字时代下的无为与影像敞显

韩炳哲沉思的生活,或无所事事:数字时代下的无为与影像敞显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信息如潮水般涌来,我们似乎拥有了众多知识,但实际上可能正面临新的挑战。大数据已被用作精神政治的武器,海德格尔早先就曾预言过这样的后果。这背后,是现代人自由和存在感的危机,这一点值得我们深思。韩炳哲的著作中,虽然众多哲人的观点被用来探讨“无所事事”,但老子哲学的痕迹无处不在。在这个快节奏的当代社会,你认为你将如何去尝试感受“无所事事”的感觉?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信息如潮水般涌来,我们似乎拥有了众多知识,但实际上可能正面临新的挑战。大数据已被用作精神政治的武器,海德格尔早先就曾预言过这样的后果。这背后,是现代人自由和存在感的危机,这一点值得我们深思。

大数据时代的精神政治

如今,大数据充斥着社会各个角落。企业借助它洞察消费者行为,政府则用它处理社会事务。比如在电商平台上,它们能准确推荐商品,依据用户的浏览和购买记录来推断喜好。看似便利,实则在一定程度上操控着我们的社交活动。它用信息包围着我们,让我们在便利中逐渐丧失自主权。这种全面掌握个人信息的方式,与精神控制手段有共通之处,让人成为被分析和操控的对象。数据的不停收集与解析,正逐步改变我们的社会结构和个人生活。

工作中,众多机构运用数据分析来评估员工表现,员工的一切工作成效、交流记录都可能转化为数据。这些数据又用于对员工进行评估与管控。员工仿佛置身于一场被数据严密监视的演出,感受不到工作时的自在。

海德格尔的预见

海德格尔早年便有独到见解。他洞察到人们将万物转化为对象和符号的倾向。在当今社会,这种现象尤为明显。以城市化为例,土地在许多人眼中不过是一个象征——建房子的象征,商业使用的象征。他们持续建设,却忽略了土地的真正价值。他坚信现代技术会将人们与大地分离,众多都市居民已远离故土,成为他乡的过客。比如那些北漂、沪漂的人们,在大城市辛勤奋斗,家乡变得日益陌生,他们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者,迷失在现代化的潮流中。

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农业已经高度工业化与符号化。以往的传统耕作已被大型机械和现代化学技术所替代,土地的原本价值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这与海德格尔先前对人将万物转化为对象和符号的预测不谋而合。

困境下的解脱之道

遇到这样的难处,海德格尔建议在语言的家园中寻求“诗意地居住”。在一些古老的乡村小镇,或许还能发现这种诗意的痕迹。那里的居民仍保留着一些古老的语言和交流传统。比如在云南的一些古镇,居民们会在傍晚时分,站在柳树下,用古老的民谣讲述故事,这便是诗意栖居的一种体现。同时,他还推崇老子“明白是非,坚守黑白”的“无为”理念。就像寺庙里的僧人,他们过着规律的日常生活,吃素念佛,看似无所作为,实则内心对信仰和生活有着深刻的理解。

《无所事事》一书中,基于海德格尔的思想,对“无所事事”这一概念进行了独到阐释。这一理念在艺术家群体中尤为突出。部分画家可能连续数月甚至数年不创作新作品,他们选择沉思、观赏风景,通过“无所事事”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艺术修为。

电影中的无为呈现

费里尼在其作品《八部半》中,生动地展现了老子的“无为”理念。影片中,基多选择不拍摄他的第九部作品,这一举动犹如一场风暴。在电影界,众多导演沉浸在持续创作的循环中,而基多的这一选择,实则是对现状的挑战,使观众领略到了“无为”所蕴含的深层次力量。这正如同在米兰、罗马等艺术名城,那些偶尔停下脚步,深入思考而非盲目追求作品数量的艺术家们。

罗伊·安德森在影片《二楼传来的歌声》中,借助塞萨尔·巴列霍的诗篇,唤醒了那些疲惫的现代人。这些诗篇宛如现代快节奏生活中的一股清风。在城市的高楼大厦中奔波的白领们,望着窗外的繁忙车流,时常需要这样的启示,领悟到“静坐的人是可亲的”,从而学会放慢脚步,静心沉思。

韩炳哲的看法

韩炳哲提到,若语言仅限于传达工作和生产信息,便会丧失其光彩。在现今职场交流中,若仅限于工作汇报和任务传递,语言便会显得单调无味。例如,日常的办公会议,员工只是机械地报告数据、任务完成情况,缺乏深入的思维交流。韩炳哲倡导基于“让存在”的“让世界”理念,将世界归还于世界。比如,那些过度开发的旅游景点,应将自然环境归还给自然,摒弃过度的商业开发,让自然恢复其光芒。

他提到荷尔德林关于“无所事事”的感受,来描述一种理想的境界。实际上,许多退休的老人在无所事事中,重新体会到了生活的愉悦。他们回归到一种简单而纯粹的生活步调,与大自然更加紧密地相连。

老子思想的无形影响

韩炳哲的著作中,虽然众多哲人的观点被用来探讨“无所事事”,但老子哲学的痕迹无处不在。无论是倡导“无为”,还是对自然本质的敬仰,都能看到老子的思想。在手工匠人中,比如那些传统陶瓷匠人,他们不追随时尚,坚持着古老的制作技艺,这实际上是在实践老子的理念。他们不急功近利,在缓慢的制作中,与作品融为一体。这种态度,对于现代人追求自由和存在意义,也是一种值得学习的思想财富。

在这个快节奏的当代社会,你认为你将如何去尝试感受“无所事事”的感觉?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