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北京人老辛留学澳大 利 亚,工作家庭关系何去何从?
80后北京人老辛留学澳大 利 亚,工作家庭关系何去何从?
常常是,一个偶然的决定就能彻底改写一个人的命运轨迹。比如,有的人原本计划去澳大利亚深造多媒体技术,却最终选择了完全不同的路径,其中的曲折和无奈让人感慨良多。去澳大利亚深造,初衷是想攻读多媒体专业。在悉尼、布里斯班等澳大利亚其他城市,许多留学生也面临着相似的就业难题。生活中因金钱引发的人际纠纷比比皆是,不仅在澳大利亚,国内的大城市也时有发生。在澳大利亚,医疗资源紧张,许多人选择回国治疗。
常常是,一个偶然的决定就能彻底改写一个人的命运轨迹。比如,有的人原本计划去澳大利亚深造多媒体技术,却最终选择了完全不同的路径,其中的曲折和无奈让人感慨良多。
留学专业选择
去澳大利亚深造,初衷是想攻读多媒体专业。但中介建议先读商科,再转专业,无奈之下只得选了会计金融。原以为能顺利转专业,结果却事与愿违,多媒体的梦想就此破灭。选专业本非易事,却常受外界因素影响。中介主导选课的情况在不少地方都有发生。有些留学中介为自身利益,随意规划学生专业,忽视学生真实意愿和未来规划。在其他国家的某些留学机构也存在类似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留学经历和人生轨迹。
选择这个专业是个错误,导致了后续一连串的问题。假如当初我能坚持自己的初衷,或者事先多做些研究,或许就不会留下这么多的遗憾。
毕业后的工作经历
2008年,我从墨尔本毕业,开始了求职之路。我尝试过各种工作,包括建筑工地、清洁、送外卖和辅导老师等。这些工作大多辛苦且属于基础岗位,凸显了海外留学生就业的艰辛。在墨尔本这样竞争激烈的城市,找工作尤为不易。比如在工地上,日晒雨淋是常态,虽然环境艰苦,但收入却有限。即便成为辅导老师看似光鲜,但面对不同学生,压力也不小。尽管工作种类繁多,却都只是勉强糊口,没有一份能真正满足我期望的。这几乎是所有留学生的真实经历,我们带着梦想出国,但现实却残酷无比。在悉尼、布里斯班等澳大利亚其他城市,许多留学生也面临着相似的就业难题。
频繁跳槽只会让人感到困惑和疲惫,难以确定合适的职业道路,总是在社会最底层徘徊,没有上升的空间。
金钱与人际问题
初到澳大利亚,父亲朋友的弟弟帮我找到了住处。然而,后来在金钱问题上却遭遇了骗局。对方一会儿说没空支付,一会儿又声称钱被借出需周转。最终才意识到那笔钱可能已全部输光。遭受熟人欺骗的感觉实在不好受,本以为能在异国他乡有个依靠,却没想到被信任的人伤害。即便在看似繁荣的墨尔本,这样的不信任关系也无处不在。生活中因金钱引发的人际纠纷比比皆是,不仅在澳大利亚,国内的大城市也时有发生。
在群里寻求帮助并不便利,群组的管理主要便于查阅值班人员的联系方式,而其他交流途径则受到诸多限制。这种与他人沟通受到限制的感受,使得孤独和无助感愈发强烈。或许在外流浪的生活便是如此,越是遇到困境,就越能体会到人性的复杂与多面。
工作中的酸甜苦辣
导游这份工作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得把游客的体验做好,得调动气氛,嗓子经常是又痛又痒,有的同事甚至患上了喉癌。比如带游客去企鹅岛看企鹅回家,夏天的时候,游客们结束行程都到半夜了,导游的辛苦程度可想而知。在澳大利亚的各个景点,导游们都要面对这些职业上的困难。比如在大堡礁游玩时,导游得给游客普及海洋知识,还得确保他们的安全。
尽管工作很辛苦,但确实能有所得。游客的笑脸和赞美,总能让人感到一丝成就。然而,总的来说,这类工作的艰辛远超轻松。尤其在旅游旺季,国内导游也是忙碌不堪,而国内外导游行业的不易,大家都有体会。
家庭与孩子
孩子年幼时难以适应新环境,因此回家的次数并不多。每次回国都容易感冒,待在医院的时间甚至超过了游玩。这种情况反映出家庭关系和孩子健康受到环境变化的显著影响。在澳大利亚,医疗资源紧张,许多人选择回国治疗。这背后是对家乡医疗资源的信赖。国内一些大城市的医疗资源较为充足,技术也较为先进。例如,在上海、北京等地,就有不少海外华人选择回国就医的案例。
家庭本应互相扶持。比如,我国冬季时,父母来澳定居,全家人得以相聚,孩子暑假期间得以享受长辈的陪伴,这便是生活中的一抹温馨。
现状与思考
岁数渐长,我从跟团游的导游转行成了包车游。这工作轻松些,有更多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还能常伴家人左右。多年前就购置了第二套房产,打算把父母接来同住。偶尔也会想,若当年选择回国发展,现在的生活会是怎样。中国发展迅猛,工作环境和机会都和以前大相径庭。若国内旅游业兴旺,导游的收入同样颇为丰厚。以成都、杭州等热门旅游城市为例,那里的旅游业发展让许多人获得了就业机会。
你是否曾思考过,若在留学或择业时误入歧途,你将如何应对?期待您的点赞、转发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