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北京电影学院2024年社会实践成果展 以青振乡建为主题展出30名学生约200幅乡村振兴相关作品
12月11日北京电影学院2024年社会实践成果展 以青振乡建为主题展出30名学生约200幅乡村振兴相关作品
2024年,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举办的社会实践成果展意义重大。学生们深入乡村,创作了约200件作品。这些作品生动记录了乡村振兴的景象,同时也展现了大学生对乡村新发展的深入思考。北京电影学院的三十名学生,他们的乡村探险并不轻松。北电的师生们南北奔波,深入乡村基层进行实地调研。北电摄影学院的社会实践项目成功入选了2024年首都高校师生助力乡村振兴的计划。这一荣誉充分显示了外界对学院社会实践成果的高度认可。
2024年,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举办的社会实践成果展意义重大。学生们深入乡村,创作了约200件作品。这些作品生动记录了乡村振兴的景象,同时也展现了大学生对乡村新发展的深入思考。这一切都值得我们仔细研究。
北电学生的下乡之旅
北京电影学院的三十名学生,他们的乡村探险并不轻松。2024年,他们分成了南北两队。南队来到了福建福州的永泰县,在那里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深入拍摄。他们记录下了永泰县的古老寨子文化、自然风光以及社会经济的崭新面貌。在永泰县的拍摄中,学生们仔细观察了当地文化,这为深入理解南方乡村带来了难得的机会。而北队则踏上了内蒙古科右中旗的草原,目睹了乡村振兴的显著变化,并记录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在这两个不同的地理环境中,学生们都在努力寻找乡村的独特之处和新的发展机遇。
北电的师生们南北奔波,深入乡村基层进行实地调研。他们历经长途跋涉,一一克服了地域差异带来的挑战。手持相机,他们记录下了乡村最感人的画面。
北电的文化传承
贾婷书记担任摄影学院直属党支部的领导,她强调北电摄影学院持续传承学校优秀传统,并积极践行“三人民”的艺术思想。在社会实践方面,这种传承得到了生动的体现。众多师生踊跃深入基层,投身志愿服务与创作,他们的行为与北电的文艺精神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这传统宛如一盏照亮前行的灯塔,为北电师生指明了方向。在这样精神的鼓舞下,他们纷纷前往永泰县和科右中旗,与当地百姓热情互动,将北电的教育和创作理念在乡村实际运用。
摄影教育与社会实践
吴毅老师是商业班的班主任,他特别指出,社会实践对摄影教育极为重要。这次实践对学生们技能的提高和视野的拓展都有很大帮助。在永泰县和科右中旗的拍摄活动中,学生们必须不断调整自己的拍摄手法,以应对各种不同的拍摄环境。
他们了解哪些光线适合不同地貌,例如永泰的山川和科右中旗的草原。同时,他们还体验到了各种风俗习惯中人物表现的不同。这些都是课堂上学不到的珍贵经验,极大地增强了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被认可的实践成果
北电摄影学院的社会实践项目成功入选了2024年首都高校师生助力乡村振兴的计划。此外,该项目还获得了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颁发的优秀奖项。这一荣誉充分显示了外界对学院社会实践成果的高度认可。
学生们的努力拍摄,老师的精心指导,共同成就了这一成果。这些荣誉将成为北电摄影学院在今后类似活动中的动力,促使学院持续提高实践和成果的水平。
展出详情
12月11日,怀柔校区举办了一场展览,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1月11日。这样的安排为大家提供了充分的时间,以便了解北电学生在乡村观察方面的成果。学生和教师均可随时参观,同时也能吸引外地相关人士前来参观交流。此次展览的策划,为公众提供了一个极佳的观赏平台,让大家得以欣赏这些精美的摄影作品,并体会乡村振兴带来的诸多变化。
乡村振兴的多元视角
同学们用镜头记录下了约200件作品,这些作品生动展示了乡村振兴在各地的成果。永泰县的庄寨文化在作品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同时,当地社会和经济的进步也被永久保存。在科右中旗,草原生活与乡村振兴的和谐画面被生动呈现。
这些作品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乡村振兴并非只有一种模式,它包含多样的呈现方式和深刻的内涵。在不同的自然条件和地方文化背景下,振兴战略呈现出各具特色的美丽画面。这些作品,无疑是把握乡村振兴多角度理解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