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里斯·伊文思与中国5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纪念伊文思诞辰110周年综述
尤里斯·伊文思与中国5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纪念伊文思诞辰110周年综述
2008年11月18日至20日,北京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国际学术会议。这次会议是为了纪念荷兰导演尤里斯·伊文思110周年诞辰,其中蕴含着许多值得深入挖掘的故事。来自东西方的众多电影工作者和学者汇聚一堂,他们带着对伊文思的敬意和研究成果前来。这一情况体现了伊文思在全球的广泛知名度。研讨会的安排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伊文思与中国世界的交流”、“伊文思与历史的对话”以及“伊文思与美学的思想碰撞”。
2008年11月18日至20日,北京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国际学术会议。这次会议是为了纪念荷兰导演尤里斯·伊文思110周年诞辰,其中蕴含着许多值得深入挖掘的故事。来自东西方的众多电影工作者和学者汇聚一堂,他们带着对伊文思的敬意和研究成果前来。
纪念研讨会的多元构成
研讨会持续了三天,来自多个国家的三十余位电影人和学者参加了会议。他们的国家包括法国、荷兰、美国、加拿大以及中国。这一情况体现了伊文思在全球的广泛知名度。会议在北京这一文化交流重地举行,吸引了更多人前来交流和探讨。不同文化的交汇和碰撞,旨在更深入地了解伊文思及其与中国之间的联系。众多专业人士的参与,更凸显了伊文思的作品和他与中国长达五十年的交往,是极具研究价值的。
研讨会的安排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伊文思与中国世界的交流”、“伊文思与历史的对话”以及“伊文思与美学的思想碰撞”。这三个部分从不同视角深入分析了伊文思的艺术观念及其与中国交流的深层意义。这些单元内容丰富,便于我们从多个角度全面理解伊文思。
伊文思重返中国拍摄往事
1984到1988年间,年近九旬的伊文思和罗丽丹多次踏足中国,投身于《风的故事》的拍摄。这部影片对他们来说意义重大,它既是伊文思几十年艺术生涯的缩影,也是他们与中国五十载交往的深刻回顾。即便年事已高,伊文思仍坚持跨国拍摄,这充分展现了他对中国土地的深厚情感。在中国拍摄期间,定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或许是寻找拍摄地点,或许是挑选演员并磨合,然而这一切都凝聚成了这部总结性的作品。
他多年来在中国创作的历程,饱含了他对中国这片神秘且迷人的土地的深情与思考。这样的经历,不仅为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更在中国纪录片的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张同道教授的独特视角
张同道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的专家,在演讲中提到《一位电影人与一个国家的传奇——伊文思与中国50年》。他强调,中国及其电影在伊文思的人生和艺术中占据着核心位置。观察伊文思的电影生涯,可以看出他对中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他通过电影向世界展现中国的故事、社会景象和人民精神。同时,他自己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进步和转变。张同道教授认为,伊文思与中国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这一点他看得很清楚,也是对伊文思与中国关系的深刻总结。
伊文思的每一部关于中国的作品,都凝聚了他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不懈探索的智慧。从最初搜集素材到最终精心制作,每个步骤都流露出他对中国的深厚情感与深刻理解。这并非导演对拍摄地的随意挑选,而是一种心灵上的紧密相连与深度融合。
让·皮埃尔回顾伊文思情缘
法国记者,与伊文思共同合作的让·皮埃尔,以《尤里斯·伊文思的中国梦》为题,以伊文思1938年后的创作历程为主线,回顾了他与中国长达半个世纪的深厚情谊。通过他的回顾,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伊文思对中国始终怀有深厚的情感,尽管他拥有世界公民的身份,但在我国,他似乎找到了独特的创作灵感。这段在中国的经历,已深深烙印在他的内心,难以割舍。这一点,从他多次来华创作,以及将中国元素融入多部作品中可见一斑。
他虽是全球公民,四处探寻创作灵感,但中国在他心中占据着特别的位置。他与我国间存在一种超越常规国际关系的文化交流。这种交流背后承载着深厚的文化交流使命,同时他也对东方文化的独特魅力情有独钟。
关于伊文思的不同观点
张献民教授在北京电影学院发表的演讲,主题是《伊文思:少数派报告》。他指出,伊文思这一议题本应被视为少数派议题,但在我国却常被当作主流议题来讨论,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这种误解一方面显现出有些学者在研究伊文思时未能准确把握其定位,另一方面也揭示了文化交流中存在的认知误差。单万里研究员在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伊文思研究在当代中国》中,概述了我国学者近20多年来对伊文思的研究情况,这为我们正确理解这种误解提供了研究背景。
理解这种误解,能让我们重新检视中国学者在伊文思研究方面的成就与趋向,并推动今后的研究更加理性与深入。此外,学者们观点的交流碰撞,也将激发更多关于伊文思研究路径和焦点的思考。
伊文思对中国纪录片的影响
樊启鹏,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的讲师,他觉得伊文思对中国纪录片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中国纪录片所接受的。比如,刘效礼在制作《望长城》时,就受到了伊文思的启发。伊文思为中国纪录片界带来了创作观念、拍摄角度,甚至是对纪录片事业的坚定追求。从韩君倩对伊文思人道主义情怀和艺术探索精神的阐述,以及陈晓卿讲述伊文思如何让他进入纪录片领域的故事中,都可以明显看出这一点。
这些事实说明,伊文思的创作为中国纪录片的发展贡献了宝贵的种子和灵感。他的贡献与我国纪录片事业紧密相连,他堪称一位关键的启蒙者,使我国纪录片从业者对这一领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浓厚的兴趣。
在掌握了大量关于尤里斯·伊文思的信息以及本次研讨会的相关内容后,你是否对他有了新的认识?